十年前,我在美國費城尋找梁思成與林徽因的足跡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歌曲演唱者:李宇春

關於梁思成與林徽因,推薦閱讀紀錄片、書籍和文章:

  • 央視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
  •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清式營造則例》
  • 林徽因作品全編《林徽因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 照片手稿《梁思成林徽因影像與手稿珍集》
  • 梁在冰《梁思成與林徽因——我的父親母親》
  • 梁從誡《倏忽人間四月天》
  • 陳新華《風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時代》
  • 費慰梅《梁思成與林徽因》
  • 陳學勇《蓮燈微光里的夢——林徽因的一生》
  • 張清平《林徽因傳》

我的一點感想:

十年前,我完整觀看了央視出品的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 徹底顛覆了我對於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固有印象。十年後,再來回顧那段時間的心境,以及因著信而有的改變,重新來看待這對伉儷情深的才子佳人,又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視角。近年,梁林的女兒梁再冰出版口述史《梁思成與林徽因》,可從本文瞭解:梁思成逝世50週年之際,女兒梁再冰出書深情憶父母。梁林的兒子梁從誡也寫過文章:梁從誡 :倏忽人間四月天。

十年前初到美國,就跑到學校圖書館查找梁思成這本輾轉在美國出版的《中國建築史》的英文版,還真給我找到了一本,當時心情相當激動。英文版為: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tructural System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Types。後來這本書也出了中英雙語版。

抗戰前,梁思成與林徽因一起尋訪古建築,梁思成拖著年輕時車禍後瘸著的腿,爬上建築房頂比年輕學生還要靈活有力,林徽因則一直的陪伴在身邊,兩人惺惺相惜,紀錄片里展現出的那段時光讓我十分欽佩他們。後來他們尋訪古建築的這段經歷都通過梁思成的建築繪圖展現在人們眼前。有人說梁思成比徐志摩要「浪漫」一百倍,我是完全贊同的。梁思成踏實專攻學術,又跟妻子意趣相投,的確讓人羨慕。

暑假有機會去東海岸旅遊,心心念念的就是走過一遍紀錄片里提到的費城藝術館、賓州州立大學圖書館和博物館,如果能找到收藏梁林學歷的檔案館,就再好不過了。真的沒有想到當時的願望竟然都實現了,本文會把我當時那段經歷完整呈現出來。

出國前我還不信。留學回國之後,我才積極尋找團契。後來我跟一位網友第一次見面,她當時不信,後來信了。她看到我這篇文章時提醒說:「我和你的第一次見面還是在清華大學校園內林徽因故居改造的咖啡館裡,當時你還請我喝了一杯飲料!」哇!我才意識到當時我為什麼跟她在那裡見面,原來如此,我自己都差點忘記了!梁林後曾居住在清華校內新林院8號。還記得當時跟她見面,好久以前的事情了,真的很感動這麼久我們還保持著友誼,又因為她的信主,讓我覺得祂旨意的奇妙。

2015年1月初,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舉行了林徽因誕辰110週年紀念特展,我當時馬不停蹄地趕往,生怕錯過觀看他們遺物的展出。後來從百度林徽因吧瞭解到,早在2012年,梁思成第二個妻子林洙將影響梁思成和林徽因深遠、含有梁林批注、極具學術價值的《營造法式》變賣給某私人收藏家,輿論嘩然,無人不嘆息。這本珍藏的《營造法式》在紀錄片里有詳細講解,其意義不言而喻,這裡不再贅述。除此之外,在2015年上海這次展覽後,林洙還把梁思成和林徽因很多私人物品都拍賣掉。

於是當時又去瞭解林洙到底何許人也。她拋棄第一任丈夫,寫書抬高自己,顯擺自己作為梁思成的二妻的重要性,各種抹黑林徽因。關於梁林很多虛假錯誤的傳言好多都因林洙的書而廣為流傳。我也瞭解那個跌宕的時代帶給人性的扭曲。人本身就是全然敗壞,一個邪惡的環境只會更凸顯人的惡。林洙第一任丈夫程應銓是梁思成同在清華大學的同事,下場十分淒慘。具體可以參考程怡追憶叔叔程應銓的文章《父親、叔叔和那個時代的人--追憶程應銓》(程怡:父親、叔叔和那個時代的人--追憶程應銓),以及陳愉慶所寫長文《乘鶴遠去程應銓》(乘鶴遠去程應銓)。看完覺得只有文字記錄下來的歷史,才有深度,才不會讓人遺忘。補充閱讀:這個世界寂靜無聲 | 人物之程應銓

作為梁啓超的長子,梁思成從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到晚年因再婚被摯友疏遠,身處大時代的變遷,他又有著怎樣的心境呢?提到梁思成,他似乎常常淪為林徽因的陪襯,成為被拿來跟徐志摩對比的對象。但直到最近一些年,才有越來越多的文章開始探討梁思成作為一位建築師的專業程度和學術成就。林徽因也是如此,從被全網罵為最有心計的花蝴蝶,到視她一位母親、一位建築師,才看到原來他們的一生都受那個動蕩的年代的深深影響,他們的思想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掙扎。梁思成與林徽因對古建築的熱愛,對北平古城牆的保護,以及他們對新中國後古建築被拆毀的痛心疾首,彷彿離我們很遠,又離我們很近。

從最開始關注梁林的八卦歷史,到關注梁林的建築成就,再到關注梁林的思想變化,我個人的態度是:梁思成與林徽因都是那個時代的、獨特的精英知識分子,接受傳統的中式教育,也在西式教育系統中如魚得水,思想是人文主義,不相信主,有刻入骨髓的愛國熱情,也守住了知識分子做學問的本分。

林徽因執意婚禮不要在教堂舉行,因為她不信主,這也從美國人費正清的回憶里里得到印證。對於很多人來說,有的崇拜她的顏值,有的崇拜她的才學,有的兩者都崇拜,說林徽因是他們的「女神」。「神」這個字的分量對於信的人來說極重,所以林徽因不是我的女神。也因為她的不信,可以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有中偏左的思想。但他們對於傳統建築的堅持、對於美的追求,又與那個新時代格格不入。抗戰期間,他們忍著病痛,在偏遠的地方堅持完成建築的繪圖;而在那個本該可以平靜做學問的時代,卻再難揮灑自如。很多人說,林徽因去世的早或許是種祝福。林徽因去世於1955年,梁思成則活到1972年。《人有病,天知否》和《故國人民有所思》的作者陳徒手專門講到過梁思成的思想變化和他的「自救」:陳徒手:一九五五年險境中的梁思成

回到2024年,《巨流河》的作者齊邦媛去世,她在書中寫到她仰慕的空軍隊長張大飛在抗日期間最終殉國,這我想到了林徽因的這篇《哭三弟恆》。林徽因的三弟林恆加入中華民國空軍飛行隊,在1941年日軍奇襲成都空軍雙流基地時中彈身亡。林徽因寫長詩悼念,這裡節選最後部分: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後一切你交出。

你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

祗因為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下什麼給自己,

小時我盼著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

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卹和安慰,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在國破家亡、改朝換代之前,梁思成和林徽因也曾有明媚的年輕歲月。無論是在清華園林徽因觀看梁思成在新式樂隊上演奏,還是兩人在美國賓大讀過的歲月,抑或是在他們的兒子、女兒出生時的喜悅。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寫給兒子梁從誡的。在今年四月重溫這篇詩歌,很合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

我說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下文原發表於2014-05-28 林徽因吧(百度貼吧)

鏈接:https://tieba.baidu.com/p/3070800137?pn=1

終於可以和大家分享之前不久在費城的所見所聞。

在去年看過《梁思成與林徽因》的紀錄片後,被深深地觸動。

今年在美國交換一年,於是在放假期間來到美國東岸旅行,很重要的目的地就是費城。

我想把我那天的經歷再重現一遍,還有掃描的資料也會全部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和大家有更進一步的討論。

那天的行程是,先去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然後下午去費城的藝術博物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我們坐地鐵到賓大附近,再走進校園。我們來時,有很多地方在修繕,可能因為學生臨近放假的緣故,不會過於打擾學生的學習生活。

這是一座天主教堂,名為St. Agatha – St. James Church,非常非常地精緻,時間原因沒有進到裡面。這座教堂完全建成於1887年,估計梁林在賓大時也會常見到這座教堂吧!說道教堂,在國內時我遇到的一個教堂里的人們都是給你講大道理,其實她們本身對於天主教等也不甚瞭解;在美國的教堂人們是會每周很虔誠地到教堂做禮拜,而且無論外面如何喧囂,在教堂里一定是非常靜謐和神聖的。況且很多教堂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屋內的著色的玻璃也描繪著很多Bible里的故事。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一定有數不清的大小教堂分布其中,其實教堂還真是個蠻值得研究的地方!關於這座教堂更多的信息可查閱網站:http://saintsaj.org/index.php

「Doors of Wisdom are never shut.」 – Ben Franklin

這是走近賓大校園,每走幾步都會看到道路上有很多不同的名言。這句是我看到的第一個石磚,來自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本傑明·富蘭克林是賓大早期的創始人,在學校同樣十分重要的建築——College Hall前,也有他的雕像。

瞭解他更多地信息可以看這裡:http://www.archives.upenn.edu/people/1700s/franklin_ben.html

下面是走過賓大的時隨手拍的照片:

這座橋的全稱為:Women’s Walkway and the Class of 1949 Generational Bridge。

對植物沒有什麼研究…..不知道這是什麼花…..真是抱歉。有哪位吧友知道嗎?這種花在美國東海岸的校園裡非常常見。

Ware College House,感覺非常宏偉,從中間的建築延伸向兩邊。從學校的主頁看,該是學生們的活動中心。更多歷史介紹和活動信息:http://ware.house.upenn.edu/frontpage

另外想說的是,雖然我們不是賓大的學生(也需要極為出眾才能成為賓大的學生),沒辦法log in入網站獲得更多的信息,但是這些網站的活動新聞以及每次邀請到校講座的嘉賓信息都是公開的,對於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還是極為有益的。

下面重要的來咯!

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鏈接:http://www.penn.museum/

上圖是博物館內的實拍,下面是《梁思成與林徽因》紀錄片的截圖。

下兩圖是英文的介紹,更詳細的英文介紹鑒於官網:http://www.penn.museum/blog/collection/125th-anniversary-object-of-the-day/taizong-horses-object-of-the-day-100/

對於昭陵六駿流失海外的新聞,詳見:http://big5.huaxia.com/zhwh/kgfx/2013/12/3643790.html 這篇新聞有把六駿圖進行排列,值得一看。

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些館內其他的文物。

工作人員在修繕這幅壁畫,他們的工作介紹詳見:http://www.penn.museum/blog/collection/conservation/conserving-the-buddhist-murals-an-introduction/ 。其中介紹里說:Although they’ve been on exhibition there since the 1920s… 那麼梁林在賓大時,這幅壁畫也是已經存在的。加之陳植先生的回憶,我彷彿能看見梁思成先生在壁畫前,凝視駐足的背影,想想就讓人心潮澎湃。

Crystal Ball(Crystal Sphere)

慈禧太后的水晶球!極為通透,甚為吸引人。它曾經在1988年被偷,英文介紹有http://www.penn.museum/blog/museum/chinese-crystal-balls-mysterious-past/ ,中文介紹有http://big5.huaxia.com/zhwh/sslh/3396230.html ,當時被傳得沸沸揚揚。

賓大博物館內還有很多其他地域文化的珍品,真是有很多東西值得挖掘。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親們,有機會去美國一定不要錯過費城,費城的藝術館博物館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

接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那天逛完賓大博物館,感覺有些疲憊,加之天氣也是陰沈沈,沒見得太陽。我們漫步走在校園裡,我提議去圖書館看看,如果讓參觀的話,興許可以查到些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來到這座名為Fisher Fine Arts Library的圖書館旁。

在這裡發現了寫有Architrctural Archives的一間Gallery。我看到Architrctural就下意識地有些激動,進去燈開著但門是鎖著的,有些鬱悶地又走出來了。我們剛離開沒兩步,一位白頭髮的館內工作人員匆匆跑出來給我們開門,還問是不是我們敲的門,很歡迎來Gallery裡面參觀,我們就進到這裡。




果然是建築方面的檔案館,有非常多的圖紙在桌子上,還有很多的建築模型。其實這件檔案館牆壁上都是從賓大畢業的Louis I. Kahn 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 路易·伊撒多·卡恩)的建築設計作品,是一位建築大師,他的詳細介紹見:http://www.philadelphiabuildings.org/pab/app/ar_display.cfm/21829 還想多說的是,Louis I. Kahn設計的著名建築很是宏大,但是這件檔案館裡展出的都是他在費城設計的居家居住的小別墅等,建成後的圖片都掛在牆上,看上去非常舒適,屋內也很是通透,陽光照射進來,很是享受。「路易·康(Louis I. Kahn)和法蘭克·勞埃德·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被公認為對美國建築學影響最大的兩位建築師。」(選自維基百科)此外,法蘭克·勞埃德·萊特的作品很有名的是美國匹茲堡的落水山莊(Fallingwater),另外在紐約MoMA現代藝術館有他的設計專廊。

最後一圖這位坐在椅子上的管理員,就是給我們開門的管理員,她人真是好絕了,之後的發現都是她提供給我看的,而且非常非常熱心,真的真的很感謝!


我拿著紀錄片里的截圖給這位工作人員看,想問問拍攝的地點都是哪裡,她都很熱心地給我指出。當我最後給她看那張一樓第二張,梁思成林徽因與陳植他們一起的合照時,她突然說:「I know what you want. You’re exactly in the right place.「 我一下懵了,也許她懂我的意思!




她去屋裡拿出了一個盒子,好眼熟!



就是這個,就是這個!


看到盒子上寫著Chinese Students,當她拿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成績檔案時,我心快跳出來了。成績單上有封膜,畢竟是快90年的成績單了!看到那時他們拍攝的頭像照片已經發黃發舊,但是他們的模樣還是那麼地鮮活,好像開啓了一段塵封許久許久的記憶,那一瞬間真的激動道快窒息!





這裡要更正一下紀錄片里字母的一個錯誤。紀錄片中說,」D」的意思是Distinguish,其實不然。仔細聽紀錄片里的那段英文,提到的單詞是Distinction,而不是Distinguish。這次給我展示成績單的管理員也是說,D代表Distinction。G代表Good,P代表Pass,I代表Incomplete。那時的課程,用管理員形容的詞是「harsh」、「Not easy to get good grades」,對於梁林這樣的international students更是困難。他們在賓大,真是非常非常優秀的。




下面兩圖特意這樣拍是想多提一下,那時人名的翻譯是根據拉丁語音拼寫出來的。其實現在我們大陸所使用的「拼音」,雖然使用了羅馬字母,但是沒有完全依照它原本的讀音而來,這樣一方面外國人學習中文還是很困難的,另一方面排除掉我們已經喜歡了漢語拼音的讀法,對於我們最初學英語時也有了阻礙。相比較台灣通用的拼音,則更容易接受。如姓氏「蔡」,大陸是「Cai」,但是美國人看到這個是永遠讀不出我們所念出來的」蔡「字的讀音的,但是將」Cai「解釋成」Tsai「,就好理解的多,也容易發音地多。




在林徽因先生的這份檔案里,有一些珍貴的照片,但不可以復印,只好手機拍照上來。雖然都在紀錄片里見到過了,但是沖洗出來的照片拿在手上,還是覺得沈甸甸的。








這一篇報道我沒有在網上找到,很遺憾。不過有點需要注意,Phyllis Lin拼成了Phillys,真是有意思。


在紀錄片里,對陳植先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於是我問有沒有Benjamin Chen的,她說有,都有的!陳植先生里的檔案非常多,比梁林加起來的還要多!在大學真是異常活躍啊!





由於真是很幸運地發現了這些,當初Final考試後立刻啓程去東部,只截了部分的紀錄片內容,導致當我看到這些其他的中國留學生,一下沒反應過來,回來之後才後悔莫及,沒有打開看看裡面都有什麼檔案!因為每個人的不只這些成績單,還有很多他們在大學期間獲獎或畢業的作業設計,甚至書信!真是很後悔啊……下圖為楊延寶先生。







我能看到這些,需要填一份Application,記錄在案。那位管理員真是超級耐心地幫我把檔案袋里的一張一張資料復印給我,一張one dime,一共二十七張,都一份一份復印給我,況且我們是陌生人,才第一次見。真的好感謝她!她說因為這周是賓大Final week,所以圖書館不能隨便進入,但她可以帶我從這間穿到圖書館去,讓我看一看就走。我欣然同意。





這間圖書館又震撼了我。我努力想想近90年前,從中華大地上遠渡重洋來到賓大的學子們,在這裡或是掩卷沈思,或是激揚文字,他們的身影是那麼鮮活,總感覺就在昨天。





只停留了不到三分鐘,就戀戀不捨地回到了原來的Gallery。我們問管理員這件圖書館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她熱心地搬出一副建築畫,右下角有簽名在1888年。





有關Architectural Archives的詳細介紹,強烈推薦:http://www.design.upenn.edu/archives/archives/index2.htm




下圖是College Hall,就在剛才的圖書館旁邊,全部由綠色磚建造而成。有關介紹在:http://www.facilities.upenn.edu/maps/locations/college-hall


再次感謝過管理員後,我們走路去費城藝術館。下面有些路上看到的賓大校園和費城的街區。








即將迫近藝術館。

 



真是間極其壯觀的建築!費城藝術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現在正在展出韓國珍品文物。其中有一件「大東輿地圖」真品,可見維基百科和網址(南北韓的問題又可以由此圖延伸出很多信息) http://dokdo-or-takeshima.blogspot.com/2007/12/1861-daedong-yeojido-ulleungdo.html 。記得有位老太太說她們旅遊團里有一位韓國人,見到這副地圖甚至流淚了,因為他們從很小就聽說這副地圖,沒想到竟然在美國這個異鄉的土地見到。


網上有很多同學都對韓國人有些許不滿或怎樣,但在美國這段時間,見到很多韓國的同學,他們有些的確容易成群結隊,到哪都是一幫人,但是我也有結識些韓國同學並不是那種愛扎堆愛和本國人在一起。其實想想,我們學生自己又何嘗不是容易在國外還是和自己國家的人成群結隊。還有對於韓國人的誤解之類,有點小心地問過他們後,他們很坦然地說:「孔子是中國的沒錯啊,怎麼可能孔子是韓國人啊?」再說端午節的爭端,韓國的端午節叫」江陵端午祭「,而非廣義的」端午節「,而且他們的崇拜對象都和我們不一樣。

摘自一篇報道(報紙的名字就不說了,肯定要被屏蔽):


【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打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 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江陵市端午祭與中國的端午節是有區別的,中國的端午節是全國性慶典,祭拜對象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而韓國端午祭則是地區性慶典,祭拜對象是韓國的山神。 因此有文章表示,從客觀角度出發,韓國江陵端午節慶典的申報,和中國端午節沒有什麼關係,不存在剽竊、侮辱等含義。但是,中國這邊自己不重視自己的端午節,不去申報相關的世界遺產。那麼到時,端午節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只知道韓國端午節,那就是中國相關機構自己的問題了。】


所以看到網上那些評論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現象,真是可悲。如果大家能夠fan qiang看看國外華人報紙,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我選擇出國除了提高語言的使用能力,具備英語閱讀的硬實力之外,來美國其實是為了更好地瞭解中國,從不同視角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來瞭解中國。如果我們仍然每天接觸的都是被大陸過濾過得文字信息,永遠生活在有偏見的社會中,我不知道我們每個人自身能有多少進步,國家和社會又有多少進步。









費城城藝術館,超多超多的名畫,對這座藝術館的印象比紐約大都會還要好。鏈接http://www.philamuseum.org/



梵高的Sunflowers

At the Moulin Rouge: The Dance

The Four Seasons

個人最喜歡這張畫,駐足了好久,真是難以忘懷!又優雅又危險,可惜沒有這幅畫的明信片。這幅畫名字叫Pichincha,畫作信息如下:http://www.philamuseum.org/collections/permanent/95643.html?mulR=373975695|1 

其實在逛藝術館時,突然想起來復印的檔案錢還沒給管理員,匆匆逛完了,我們又徒步走了回賓大,很感謝跟我一起走沒有怨言的同伴閔。








幸好還沒有下班,她又跟我多講了講Louis I. Kahn,推薦我去紐約時有機會去羅斯福島上的Franklin D. Roosevelt Four Freedoms Park,那個島尖的設計來自路易斯·康,去年才完工,所以真是很幸運有機會去看看。後來我也的確到了那個島,很是震撼,三面看到紐約那叢林般鋼筋水泥鑄造的城市。




其實可以看出紐約的天氣是個啥樣了吧,哈哈。說實在的,剛到紐約就打破了我對紐約以來所有的幻想。人好多好多,就像個永不停休的機器一樣,每個人都是一部分零件,我彷彿能感覺到齒輪的脈搏,讓我這個在玉米洲讀書的人感覺到窒息……紐約地鐵很是昏暗壓抑,吐露著絕望的氣息。其實費城的地鐵也很讓我們失望,只有去過才能感受到那種理想和現實的差異。

很想說,也許有些人在看到某些上傳的圖片,會羨慕,但實際上只是事實的一個側面。當你真正身臨其境的時候,才能真正感覺到什麼是現實的世界,什麼又是筆下、網絡上、人們嘴中議論的世界。要麼讀書,要麼行走。我覺得可以兩者兼得,相互補充,甚至可以邊度邊走,又有何不可呢?

費城,我想我還會再去,還有遺憾在那裡。

另外想說的是,之後去波士頓,在費正清中國研究室里看到費慰梅對於中美教育的闡述,還有她在北平畫的畫、寫的感想都讓我很是沈迷,都是蜻蜓點水地一過,就返回了。如果還有機會去緬因州,拜訪費正清故居,就真的太幸福了!

還有就是,「作為中國人,要頂勇敢,頂有骨氣才是。」這話我一直記著。可能有很多人在宣講英語無用論,真是荒謬!不必把英語看成很恐怖之事,語言的習得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現在閱讀聽力口語寫作還是很差,只能勉強應付功課。但始終記得要再進步,積累,即使再絕望也要堅持積累。國外各領域先進的書是等不及翻譯成中文的,只有自己掌握了這門語言,就像一個工具,才能運用這門語言更好地介紹我們的國家,更好地與全世界的人交流。所以這也不狹隘地僅限於英語了。

歡迎各位吧友進行討論,很感謝幾位吧主講林徽因吧維護得這麼好,讓我們都能平等地自由地抒發一己之言。

最後,費城永遠陽光燦爛!It’s Always Sunny in Philadelphia!

IP属地:美国 2014-05-28 08:35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