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的清教徒》是一本介紹清教徒的名著,全方位地向我們展現了清教徒的生活智慧。清教徒對工作、婚姻和性、金錢、家庭等方面的觀點,體現了他們打破聖俗兩分的整全生活觀。 在講道、敬拜及聖經觀方面,清教徒表現出簡樸、注重真理、追求屬靈團契的特質,這足以成為屬靈追求的歷史典範。
《入世的清教徒》豆瓣閱讀
第一期文章回顧:【學習筆記】《入世的清教徒》:清教運動在英國的發展歷史 Puritanism in England
第二期文章回顧:【學習筆記】《入世的清教徒》:清教運動的傳播 The Spread of Puritanism
第三期講解為清教徒對於聖經和敬拜的理解和實踐。
從清教徒的敬拜流程(Order of Worship),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和現在我們的敬拜方式有什麼不同?例如,頌唱詩篇在現在的教會中比較少見了,然而這卻是宗教改革和清教運動的傳統。現在正統的改革宗(Reformed)和長老會(Presbyterian)教會一般都有類似清教徒的敬拜程序。
需要特別講的一點是奉獻系統(Tithe and Offering)。
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着,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
哥林多前書 16:1-2 和合本
按照《哥林多前書》16:1-2,敬拜的會眾需要保證自己會捐獻,支持講道事工,有時還會有簽名作保(pledge)的傳統。
接下來會對以上一些問題作回答。
清教徒崇拜的地點相較於羅馬天主教要樸素的多。對比過去恢宏的天主教教堂,清教徒的教堂則以講道和講台為中心,除去了很多使人分心的裝飾、聖人骸骨和聖器、聖徒圖像等。這是一間麻塞諸塞州(Massachusetts)欣厄姆(Hingham)的一間美國最古老的、仍在使用中的清教教堂,始建於1681年,名為「The Old Ship Church」或「The Old Ship Meetinghouse」。
講道的講台也改變得簡單,沒有了浮誇的雕飾,增加了可以擴聲的「聲板」(Sounding Board)。
以前,敬拜都是需要站著的,但因講道的時間有時會是三個小時,發明了長椅(bench)。這一間建於1789年、位於緬因州的「The Alna Meeting House」教會則使用「箱型座椅」(Box pews)。
有的時候,教會後排還會有「Tithingman」(保安官)來提醒不聽話的孩子(unruly kids)。
主的晚餐(Lord’s Supper)只對教會會員開放。
敬拜遵循限定性原則(Regulative Principle),而非規範性原則(Normative Principle),因而很少使用樂器。
第一期我們詳細講了《日內瓦聖經》(Geneva Bible)。這本聖經不僅是系統化的改革宗信仰,還提升了識字率、人們的道德水平,也是第一本大量印刷的聖經。
對於清教徒來說,他們認為救恩的方式是通過閱讀聖經、參加敬拜、有好的行為、禱告祈求聖靈的恩慈而來。這一點跟《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 Westminster Confessions)中「恩典的管道」(means of grace)如出一轍。並不是說只有用好的行為才能換來得救,而是反過來,恩典是通過上帝的道和聖靈而來,而不是從其他突然的異象、靈光的一閃、情緒的宣洩而來。
牧師穿著的講袍被稱為「日內瓦講壇袍」(Genevan Bands),與羅馬天主教和安利甘宗的華麗服飾形成鮮明對比。
清教徒對於基督徒的生命有七點重要的信仰:
- 相信聖經是信仰的權威(Authoritative)
- 相信「五個唯獨」(5 Solas):「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唯獨信心」(Sola fide)、「唯獨恩典」(Sola gratia)、「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唯獨上帝的榮耀」(Soli Deo Gloria)
- 相信聖約神學(Covenant Theology)
- 相信禱告(Prayer)
- 相信敬拜的限定性原則(Regulative Principle)
- 星期日為安息日(Sunday is Christian Sabbath)
- 相信敬虔和聖潔(Piety & Purity)
清教徒強調三種敬拜:
- 公共敬拜(Public Worship)
- 家庭敬拜(Family Worship)
- 私人敬拜(Private Worship)
本期最後,讓我們以幾個關於默想引人深思的名言結束:
「我們之所以在閱讀上帝的話語後感到如此冰冷,是因為我們沒有在默想的火爐前取暖。」— 湯姆·華生
“The reason we come away so cold from reading the word is, because we do not warm ourselves at the fire of meditation.” — Thomas Watson
「一個人每天習慣性地選擇默想的是什麼,就會揭示出他真正的精神狀況。」— 大衛·薩克斯頓
“What a person habitually chooses to daily meditate on reveals his true spiritual condition.” — David W. Saxton
“閱讀而不默想,是沒有果實的;默想而不閱讀,是有害的;默想和閱讀而不禱告,是沒有祝福的”。— 威廉·布里奇
“Reading without meditation is unfruitful; meditation without reading is hurtful; to meditate and to read without prayer upon both, is without blessing.” ― William Bridge